《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4 11:32:23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共4篇课文,分别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是翻译成了现代文呈现的。《景阳冈》则是选用的名著原文,它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好房、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选作课文时有一些删节。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背景,解决了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条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欣赏作者打虎描写中用词的精妙,从打虎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武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打虎的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并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经过。

在这四个部分中,哪一部分是孩子们平时听得最多的?(武松打虎部分)

二、分析武松打虎部分。

(一) 默读第6、7自然段“打虎”部分,思考:

1、老虎是怎样攻击武松的?后来武松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反击打死老虎的?

(老虎攻击武松是扑、掀、剪,武松则是闪,躲、闪。武松一步步反击:棒劈—— 老虎没被劈到,脚踢 ——老虎扒个土炕, 拳打——老虎像锦布袋,棒打——老虎气都没了。)

2、帮助理解难理解的语句: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3、打虎过程中,武松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武艺高强、伸手敏捷,有勇有谋。)

4、思考:如果让你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你怎样讲述能更吸引观众?(抓住文中精彩的动词讲述,讲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生练习讲述武松打虎的片段

三、分析武松是不是真的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由多音字“挑”的读音引出店家的喝酒规则:“三碗不过冈”。

(二)分析武松喝酒部分

出示“筛”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面对酒家三碗不过冈的规则,武松喝了多少碗酒?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文中描写有关筛酒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文字表达的精妙。

(1)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来。

(2)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3)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4)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了三碗。

(5)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6)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7)酒家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从上面的有关筛酒的句子里,你发现店家筛酒是不是自愿的?为什么?

(三)分析武松上冈部分

“榜文”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官府出示的告示)文中官府的榜文内容是怎样的?默读上冈部分,在文章里找出来。“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思考:武松如果愿意看,不落下,他在哪些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语言?(二自然段提到酒家处就有官司榜文,三自然段提到一棵大树刮去皮,上面也写着这样的内容。)回顾课文内容,店家劝也劝了,武松榜文也看了,为什么还有打虎一说?关键在谁?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更全面的分析人物

1、默读1—5自然段,思考: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在书上简单写出自己的批注。

2、交流。

四、总结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吃了十八碗酒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倔强豪爽、无所畏惧和勇敢机敏的性格特点。

五、课后作业

武松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那其他的一百单七将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武松已经够厉害了,却只能排第十四位,排在他前面的单将又有哪些过人的本领呢?请孩子们课余自己走进《水浒传》去看看吧!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品字析句、诵读感悟研读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读发现作者刻划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3、激发阅读兴趣,引导研读名著。

【课件准备】

课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

课件二(词句):

第一组:

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3、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

第二组:

1、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3、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第三组闪躲(用“闪”好在哪里?)

课件三:武松下冈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阅读准备】

学生在课前大致了解《三国演义》或初步浏览其中的一些章节。

【教学过程】

一、读影片说感受提炼研读专题

1、师出示课题(课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课件一),学 ……此处隐藏8621个字……>③提示:外国的作品,如《穷人》,注重心理描写;我国的'古典小说,特别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学习时应注意。

三、学习“打虎”一节

1、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个别分自然段读,边读师边示范指导。(其他学生轻声读)

2、学生放声按要求自由读

3、小组交流学习: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四个人先弄懂。(提醒:待会儿,每组推选说有价值的内容或提问,说得好,或答得好的,四人都加分)

4、学生个别谈体会,发问,个别答。

板:动作 闪 揪 按 踢 打 (用一个词概括:赤手空拳)

学生边读边站起来做手势。(打虎) 板:机智 勇敢

引导看图:图不对(出示图)

5、剖析“闪”(躲) 是否怕虎?

6、小结:抓人物的动作来写,表现武松……(兼谈小说中李逵杀四虎;写文章要抓典型,写克服困难,不写拾东西;学校工作)

7、练一练:“武松拖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前因——后果——(扣最后,学“下冈”,突出“挨”)

四、学习“喝酒”一节

1、自由读,边读边做动作

谈:读懂了什么?板:豪爽 倔强 谈:①酒②虎

2、分角色读(个别)

3、练一练: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前因——后果——

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前因——后果——

五、学习“上冈”(心理活动)

六、总结

1、“不写别的,只写打虎,行吗?”

“喝酒”与“打虎”的关系

2、题目换成“武松打虎”可否?

3、读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景阳冈

(武松) 喝酒———— 上冈————打虎——————下冈

(语言) (心理活动) (动作)

谈: ①虎 ②酒 闪 揪 按 踢 打 挨

豪放 倔强 勇敢 机智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