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现代格律诗的节奏韵律。(重点)
2、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重点)
3、理解诗中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难点)
【预习案】(提前预习我最棒)
1.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________ ,郭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他是现代中国杰出的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 》 《星空》 ,话剧《 》等。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 ) 陈列( ) 珍奇( )
闲游( ) 灯笼( ) 不甚( )
【探究案】
一、 整体感知
探究1. (朗读大比拼,看看谁最棒)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的流畅。读出停顿和重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
通过朗读体会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品析
探究1:小组讨论学习诗歌第一、二小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小节
(1)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2)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再走。”一般说来,流星的量词是“颗”,这里为何用了“朵”呢?
(3)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有何不同?
(4)通过以上分析,再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下列句子。
例句: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他已经跑了。
月光照在地上,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笼中的小鹦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案】
1.给形近字注音组词
缥( )_______ 隔( )_______ 笼( )_______ 郎( )_______
骠( )_______ 膈( )_______ 茏( )_______ 朗( )_______
2.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天上的∕明星∕现了 D.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4.《天上的街市》主要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布置作业】
熟练并有感情的背诵《天上的街市》 课本“探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3、学会本课3个生字“落”、“海”、“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雨点》。
师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 ……此处隐藏5133个字……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 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
(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3.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
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7.听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三、学习1-5小节
1. 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节。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汉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 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 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3.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你!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