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太空植物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
2、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3、感受科学力量的神奇及科学技术的伟大。
【教学重点】
学会学习,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课
1、出示神六英雄图片,问学生是谁?出示神五英雄图片,问学生是谁?
2、出示发射飞船图片,问学生是什么?
3、小结:
在飞船里不仅载着我们的航天英雄,同时,还载着一批特殊的乘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示课题,读题。
二、导语引路
1、自由读导语、思考:
导语告诉我们怎么来学习?
2、反馈,出示学习本课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和要求:
⑴ 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⑵ 感兴趣,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讨论、交流。
三、个人学习
1、按导语的要求和方法自己学习32课。
2、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学生再次自己学课文,并把问题写下来。
四、小组学习
1、在学习小组里把不懂的地方,还有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讨论、交流,要求:
把为什么感兴趣,是什么地方不懂,说清楚。
板书:
为什么?是什么?
2、反馈。
五、集体学习
1、提出不懂问题,全班交流。
2、重点落实以下三方面:
⑴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把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⑵ 理解由于由于使得:
① 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 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所以
③ 小结:
这句话写出了植物种子产生变化的几个方面的原因。
⑶ 概括太空蔬菜的作用,明确用词准确:
已经走进打算正在致力于还希望。
六、激情、拓展
1、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
2、有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阅读科普文章,推荐《人造发光植物》。
4、结束语:
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吧!让科学之光洒满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1、简单语文,简单教:
在教材处理上,不要过分去深究细磨。本堂课只有2个知识性的训练点:
⑴ 由于由于使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中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⑵ 依托已经走进打算正在致力于还希望这些词,让学生明白用词要准确。
2、努力为学生的需求服务:
⑴ 本堂课围绕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开展教学。
⑵ 学法的指导,为学生将来学习,仍至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语文老师资格的老师:
⑴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作表率。
⑵ 在课堂上绽放老师的语文素养,为浇灌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学习目标
1、 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 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 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 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 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 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 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 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 ……此处隐藏8158个字……在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很显然,学生们在进行了比较之后,就能指出第二句比较好,并且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词“飘扬的”,一下子就突破了难点。
在后面的配诗时,学生就表现得极为活跃,能张口就说,且说得相当流利。这是值得高兴的,这也说明学生对文本理解是透彻的。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另外,对于拓展方面的目标分层的改动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习目标进行差异性分解,就是要同时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到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在第一次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当堂展开想像马上画出风来,他们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而有的学生画得很快,画完了就没事干。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后,一些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我让他模仿书中三个小朋友的样子画风,能力中等的同学,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画风,而能力相对较高的同学,则让他们在画完风后还用上“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写写自己画的风。
学生们都分别忙碌起来了,有画的有写的,不一会儿,我就收到了许多五彩缤纷很有创意的画,令人欣慰的是,还有好多同学交上了为自己的画配上的小诗句:
生:风来了,风把胸前的红领巾吹飘起来了,风藏在胸前飘动的红领巾里。
生:风来了,风把妈妈晒的衣服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起来的衣服里。
生:风来了,风把沿海地区的楼房吹倒了,风藏在吹倒的楼房里。
生:风来了,风把大树吹断了,风藏在吹断了的大树里。
生:风来了,风把树叶吹得摇摇摆摆地飘下来,风藏在摇摇摆摆飘落的树叶里。
生:风来了,风把地上的纸片吹飘起来,风藏在飘起来的纸片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生:风来了,风把花儿吹得点头笑,风藏在点头笑的花儿里。
生:风来了,风把风筝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荡的风筝里。
生:风来了,风把湖水吹皱了,风藏在皱着的湖水里。……
这是学生为他们的画配的小诗,真得是让人想不到,多么丰富的想像力,他们能超越文本中三个小朋友的思维,能画出无形的风来。
这一课让我想了很多,他们的心灵在接受着外在世界的洗礼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我们成人所没有的那颗童心。所以他们的发现才会让我们惊奇,让我们感叹。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
1运用喜欢的识字方法,会认莫、汪、乘、踏、深5个生字,会认、会写董、雁、君、赠、伦、潭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音乐、挂图学生:收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离别的诗词。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整体感悟
1配乐配画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拼音,与老师、同学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àn 不读à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解决部分疑问。
3全班交流,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适时补充。)交流预设:
(1) 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诉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
(2) 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朋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教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 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交流体会诗的背景。
(4) 重点指导最后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朋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
(5) 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味诗情。
4用心朗读,理解背诵。
(1) 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
(2) 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教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朋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
(3) 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并故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
(4) 生再读,抓别字展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朋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势。
5指导背诵。(结合图画,结合体会,结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
6抽生表演。
四、学习第二首诗,更放手让生自读自悟
1欣赏古诗,整体感知。
2交流作者资料,交流题目。(因作者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题目也简单。)
3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注音。深读shen不读shēnɡ;乘读chénɡ,不读shénɡ;踏读tà,不读tā;潭字的书写右边上短下长。
(2) 抽生读,小组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 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全班交流,抓1、2句体会形式特别的分别场面。重点理解3、4句。抓送、深,谈谈体会。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中韵味、节奏及其间蕴含的情感。)
5指导背诵。
6课堂小结。他们根据你的朗读理解,想象当时李白送汪伦的场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课后选作题
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课后收集,下节课进行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