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A案
课题
10西藏高原
课型
批读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用不仅而且说话。
3、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记生字。
2、扩词。
3、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拓展收看《走进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藏高原 天空蓝
山高
湖大
丛林密 风景美
雪峰终年不化
药材珍贵
矿藏稀有
森林茂密 物产丰富
B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检测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以情激情。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师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学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美读升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 ……此处隐藏4443个字……改作文,也可以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
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
本次宽带网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提示了作家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是怎样描写的;第二自然段提出此次宽带网的学习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视野范围,同时学习作家的敏锐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更多的精彩的描写片段。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后,再把宽带网中的描写读一读,背一背,体会其妙处,教师稍做点拨。最后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把描写的大自然片段随时摘记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做定期的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听老师介绍,回忆去过的地方,想象风景的美好。
明确要求
提出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明确说与听的要求,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交流评议
1、相机指导。
2、布置在生活中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1、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2、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发兴趣
导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2、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构思文章,自主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修改习作
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范读优秀习作。 个别读习作,共同评议。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修改习作。
宽带网
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并抄下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1、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日积月累
1、我会填
2、读读背背
1、指名说方法。
2、指名读: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1、自己尝试填一填。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自由读成语,读准生字的音:
认读生字: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
多样读,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6 三只小板凳 第二次 强一些
第三次
坚持、认真......
文档为doc格式